正值“315”之际,关于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引起了外界关注,对于目前正处于整改阶段的P2P而言,针对投资人的权益保护如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数据安全、违规宣传等问题亦均在整改范围内,根据2018年8月网贷整治办下发的标准《P2P合规问题检查清单》(简称“108条”),其中明确与保护投资人相关的内容多达16条。
日前,独角金融邀请到网贷平台积木盒子CEO谢群来分享关于P2P行业投资者教育的一些看法。
谢群认为由于信息中介的定位,头部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和资金资产穿透方面已经走前列,但当前网贷投资者分级管理的措施还不足以改善投资者的自我保护、资产分散、风险认知弱的现状,90%的投资者还在用粗放的方式投资网贷。
谢群:我们过往经营过程中的体会是,作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如果风险信息不能够有效触达,出借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如果宣传信息沟通不顺,借款人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这都是我们力图避免的事情。所以不管是网贷行业的“1+3”监管体系也好,近期的108条也好,都是从这些角度去考虑和规范的。
从金融专业角度看,借贷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从贷款发起、审核、上传到认购、转账,再到后期的还款、催收等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流程,每一个流程对于投融两端各级消费者来说都有相当多的信息点需要关注。当然,出于对风险的逐渐认知和对平台的信任建立,可能使一些投资人就慢慢不再关注这些点了。但是作为平台方我们认为,从头到尾地提供和保存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总会有新的投资人进入,这些信息披露对于新人或者任何不同阶段需要回顾查询的投资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独角金融:现在监管也要求对于投资人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对于用户进行风险评估,从不同的风险偏好比如激进、保守、稳健等不同层级来匹配对应的项目,您觉得这个分级管理制度目前对于投资人有实际保护作用吗?
谢群:的确,P2P行业确实有这样一个指导性的分级管理意见,监管的意图是美好的,但是很多细节是有待明确的,比如这个分级按照标准什么来确认?不同级别的投资人能够投多大比例的净资产到P2P标的中去?我们去看美国监管要求,抛开个别州单独的立法,P2P投资不能超过家庭净资产的10%。如果想要多投一些,甚至还要看纳税证明,确保不过度投资。这一块我国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资产分散、风险认知还是比较弱。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于投资人进行一个类似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确认,然后告诉投资人属于哪个风险级别,以此建议投资人合理的投资比例。此外,对于一些需要特殊项目,要有非常严格的风险意识评估指标,比如积木盒子平台上有一种自担风险的项目,在投资之前,我们会要求客服打电话确认投资人是知道并理解其中的风险的。对于这类项目,我们还会再设一道限制,对于单个投资人单个标的设置5000的投资上限,从技术上强制用户进行分散投资。
独角金融:除了上面提到的风险评级,P2P平台还有什么其他方式来提醒和引导用户?
谢群:我和董骏(积木盒子创始人)每周一都会与用户进行互动,这是内部称为“周一见”的一个线上活动。我记得有一次,一个用户发言说是积木盒子的老用户,从平台成立的时候就开始投,说喜欢积木盒子的风格,也觉得平台很稳健,最近又有一笔钱想投进来,问我们有什么投资建议。当时我们就问他说您今年多大了,他说50多了快退休了。当时,我们就制止他说你很快就要失去最主要的收入,我们不建议把钱都投在P2P里面。对于一般用户,我们的建议也是投资在P2P中的资金不要超过家庭可投资产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并且建议用户这些资金要分散投资在几家平台。我在大学教授风险管理课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建议用户把钱都砸在一类投资或一个平台上。
从充分进行风险提示到提倡分散风险,再加上我们平时的一些教育宣传,我认为投资人的这种风险意识的培养其实是需要多管齐下的。
独角金融:去年雷潮期,积木盒子平台上的投资人有出现比较不理性的行为吗?
谢群:我们其实还好,当然也有债转申请增多的情况。我自己也接待过两个:第一个人是从东北过来的,早上恨不得坐绿皮车赶来,特别紧张,我跟他说没有什么问题,资产还款各方面都正常;还有一位女士,看了投资情况都没有什么问题,比较满意,说她这是第一次这么不放心跑到平台来看。那段时间特别狂热,大家都在传今天谁爆雷了,明天谁爆雷了,很多自媒体也推波助澜。
投资人火急火燎地来问投资情况,我们会把他所投的的资产打开来给他看,每一笔资金都能穿透对应到相应的资产,并且能够清楚地看到逾期情况,事实证明,真诚透明的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当时我们启动了内部全员客服,轮岗互动,一下子增加了我们客服的力量,并且随时约用户进来跟我们聊。董骏每周末晚上邀请投资者来公司,一边撸串一边谈行业风险和平台的状态。这块都会对投资人的心态有比较大的安抚。
独角金融:项目逾期或者产生坏账的时候,平台对投资人有什么样的保护措施?
谢群:我们平台上的项目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利用风险溢价收购这种逾期和坏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完全自己承担损失的情况;另一类是上面提到过的完全自担风险的项目,这种不会提供任何风险缓释机制,但是我们会把风险溢价给到了投资人,也就是说,投资人自担,相应的获得更高的风险收益。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对于自担风险项目,我们会进行更充分的风险告知和确认,也会设置投资上限进行强制分散投资。
独角金融:回到信息披露的话题,我注意到很多平台上的运营报告和信息披露页面,除了借款人的信息外,其中也公布了投资人的一些信息,比如昵称、投资金额、投资时间等,怎么去权衡关于投资人的信息披露程度?如何保护投资人的隐私安全呢?
谢群:首先,我们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有信息安全三级等保认证的,这也是监管严格要求和非常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一种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泄露和一些更加恶劣的行为。
我们系统中,信息都是打码和脱敏的,比如投资人打电话进来,电话号码都是脱敏的,不能很清楚地查到打电话的是谁,对于客服支持后台也是,我们也是要求信息脱敏。我们从平台运营第一天就考虑到了这类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种可靠的制度来预防这种情况,而不是仅仅依赖人的自我觉悟。
独角金融:监管对于平台信息披露的要求,其实很清楚目的就是保护投资人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那积木盒子除了监管要求的那些常规事项,还有做什么额外的工作吗?
谢群:首先,我们对于项目信息的披露,是比监管的基础要求更多的。另外,我们也有一些配套性的措施,比如说,积木盒子平台上经常出现一些抢标的情况,基本上是项目刚挂出来就被秒了,我们觉得这样剥夺了投资人对于项目进行深入了解的权利,简单说就是,在一些投资人还在看项目情况的时候,标的就已经被抢投完了,而其中不排除有一些手速快的人并没有仔细看过项目情况,最终是谁手快谁就能抢到,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初衷。后来,我们调整为,每次在项目开标之前,强行规定必须提前半小时展示出来,让所有投资人都有时间去仔细了解标的情况。
独角金融:能否总结一下,针对P2P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人保护有哪些不同?
谢群:有几点可以谈谈,首先,这两种渠道的投资人维权时的倾诉对象是不一样的,几乎绝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是受到银保监局或证监局的监管,投诉渠道也很明确;而P2P平台是受几方联合监管,从人民银行到银监会,到地方金融局。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去人民银行投诉很奇怪,去银保监局维权也很奇怪,所以投资人往往容易跑去金融局,或者干脆聚集到平台去闹。所以传统机构相对来讲,维权途径更完善也更有经验。
但是从投资人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这个层面看,头部P2P平台对于信息披露是更加充分。因为P2P是借贷信息中介,需要把谁借的钱,资金如何流转等信息告知投资人,甚至投资人可以去存管银行查询。如果项目逾期,投资人想要亲自追偿,我们还可以协助。相比之下,传统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披露反倒不多,多数在传统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人看不到底层资产情况,并且对此也并不太关心,不管是货币基金还是债权,资金都是投向一个“池子”。但因为传统金融机构能用自己的信誉做背书,在这种预期情况下大家反而不太在乎资金流向。
当然,现在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强调去刚兑,而P2P这块的资金对应资产的穿透力是很强的,也是更超前的,从现金流、信息流、法务流都可以做到一一对应,并且,这种精细化程度和高效程度是不断在提高的。
独角金融:站在行业角度,怎么看P2P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P2P更适合做哪一类业务?
谢群:在我们看来,P2P平台做一些零碎的资产更为有优势。首先,需求比较零碎分散,比如借款人就借几千块、几万块钱这种;其次,借款期限也比较灵活,选择怎么还款都可以,也可以提前还款;再者,相对于银行对于征信、抵押的高要求,P2P平台瞄准的是介于中度风险和信用优良之间的这部分人,门槛更低一些,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更加灵活的信息挖掘方式,挑选出风险可控的人群。这就像是一个生态分层,不同层级的客户适合不同的人去开拓。因此,总体来说,P2P更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个补充。
独角金融:最后,对P2P平台投资人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谢群:我们认为投资人首先应该要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花一些时间了解平台的业务和风控模式,不能图省事,不要火急火燎地随大流,金融本身是有门槛的,如果自己实在无法弄懂,至少也应该找一些比较专业的机构媒体和第三方网站去学习。
说一个我个人的感受,作为从业者我们其实也经常关注一些主流的门户评级网站。在雷潮前,从手机端看到一些评级内容的阅读量是很小的。我粗略算了一下,当时P2P投资人有400-500万,但看相对专业的评级的人只有7、8万的样子,也就是说比例不到1%,算上二次传播效应,可能也不到10%。大部分人是看不了比较专业的东西。所以想要对自己的资金负责的人,我认为还是要多花时间去看的,同时要注意分散投资,不要盲目信任。